治未病研究中心

Center for Preventive Treatmen

首页>治未病研究中心>经典解读>详情

<<返回列表中医治未病之清明时节的养生与疾病预防

2020/04/14

清明时节雨纷纷。清明节又叫踏春节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太阳到达黄经15°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,也是传统祭祖节日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三月节,此风属巽故也,万物齐乎巽,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”这一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“吐故纳新”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。

另外,清明的饮食习俗包容着历史的、地域的、民族的等方面的内涵,诸如青团、清明果、暖菇包、艾粄和馓子等。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,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。

 

一、清明节气特征

清明时节,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,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℃。此时雨水增多,北方大部分地区花草树木开始出现新生嫩绿的叶子,改变了冬季枯黄的景象,玉兰花、迎春花等相继开放,接着樱花、桃花、杏花等次第开放。而南方更是桃红、柳绿、梨白、菜黄,多种植物进入展花期。“佳节清明桃李笑”“雨足郊原草木柔”等诗句正是对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。   

在《黄帝内经•素问》"四气调神大论"里说道: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,人们应当晚睡一点、早起一些,舒缓形体,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,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,违背了就会伤肝。

清明对于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。此时,春阳升发已经相当旺盛,气温也在不断升高。随着温度的上升,部分人发脾气的次数也在增加。

这个时候肝火很旺,所以您不适合再进补了,否则便是火上浇油。

肝属木,木能生火,而火为心。在这个节气上,肝火会引燃心火,这两堆火要是一并烧起来,毁灭性那是相当的大。“火性上炎“,火是往上烧的,所以您上火了,居高的头就会出现问题。患有高血压的朋友要格外注意,尤其是老人家,容易出现头痛、眩晕一类的症状。

在这个节气上,养生就要以降压减脂为主。

 

二、清明节气养生方法

清明养生要根据自然规律,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情绪、起居、运动、饮食的调养。

1  起居方面

到了清明作息提前。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,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,早点起床。7时至9时是辰时,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,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,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,可引起人心躁、喉干、头昏、目浊等不适。

因此,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,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,不仅能舒筋活络、畅通气血,还能畅达心胸、怡情养性、增强抗病能力。

2  运动方面

清明有“冰雪消融,草木青青,天气清彻明朗,万物欣欣向荣之意。因此,建议大家清明前后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,尽量多活动,使阳气增长。但由于疫情还未结束,这里推荐一套居家与室外皆可练习的功法----和畅八式,由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发展而来,针对人体十二经络,疏通筋脉,濡养气血,平衡脏腑,实现“强心-疏肝-健脾-清肺-益肾”,全面调理五脏六腑功能状态,改善人体亚健康,达到疏通经络、强身健体的作用。

3  饮食方面

中医认为,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。常言道,过犹不及,如果肝气过旺,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,还可造成情绪失调、气血运行不畅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

因此,在饮食方面,宜减甘增辛,少吃发物。所谓“发物”,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、发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鱼、海虾、海蟹、咸菜、竹笋、毛笋、羊肉、公鸡等,这些发物应少吃或忌吃。

4  情绪方面

清明开始,雨水逐渐增多,尤其在阴冷潮湿的天气里,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会因为混浊空气而诱发抑郁症等一些心理障碍。很多人在潮湿的天气里无故感到疲劳,情绪烦闷抑郁,脾气也易变得焦躁。其实,许多季节性疾病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
因此,建议大家要注意调整情绪,要多跟人沟通,保持心情愉悦。

 

三、部分体质清明养生注意事项

1、血瘀体质:

中医讲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”,受雨水气候环境的变化,情绪抑郁的人会增多,此时会导致气血不通,气郁日久,就会形成气滞血瘀,这样会增加血瘀体质的人患中风、心肌梗死的几率。因此,一方面情绪上要保持开心、乐观;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饮食和适量的运动。

血瘀体质偏于瘀血阻滞在下焦的人,经常按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三阴交穴(位于内踝尖上3 寸处),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这里推荐一款专为血瘀体质设计的调理饮品:肉桂枸杞固体软饮料

该饮品含活血化瘀、行气散瘀的桃仁、山楂;清热凉血的葛根,活血通经行血的肉桂,散寒燥湿的橘皮,止带浊的白果等。

 

四、清明节气灸

中医认为,清明时节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,发生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,在这个时候艾灸,正是补充阳气、调理脾胃、抵御病邪入侵的最好时机。艾叶本身为温性的,属于纯阳之物,能够温通经络,祛除寒湿,补益人体阳气。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,温补的作用更强。

1、鬼哭穴:

首先,清明节气灸里面有专门祛除邪气的要穴——“鬼哭穴”,《针灸大成》中认为,灸的时候鬼邪会哭着散去,邪气消失,阳气即可恢复。

2、日月穴:

春天应肝,木气盛,肝火旺;而肝胆相表里,也就是说如果肝胆之气郁结,会影响到全身,甚至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疾病!

日月穴,日,即是太阳,月,就是月亮。本穴有收募补充胆经气血的作用,是胆经募穴。因此常灸此穴可以生发阳气,补充人体的气血,同时也能舒肝利胆,化除体内的湿气,达到中和阴阳的作用。

3、至阳穴:

该穴名是指督脉的气血在这里吸热后可以化为天部的阳气。所以有疏肝理气,温阳通络的作用,帮助舒缓因哀思过度在体内滞留的忧伤之气,还可有效预防心脏疾病。

 

五、清明节气疾病预防

1、防春瘟:

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、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,包括流感、流脑、猩红热、麻疹、痒腮、风疹等。春瘟具有发病突然、热象偏盛、容易伤阴、流传极快的特点。

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,偶尔会有寒流侵袭。在我国北方,气温迅速升高,昼夜温差较大,且多风干燥。这种大气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,使人体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名种致病菌。因此,清明时我们应采取必要措施,预防春瘟。

2、心脑血管疾病:

在“倒春寒”天气中,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,会出现血压升高、加速血栓的形成,导致脑出血、高血压发病率增高。建议科学春捂,注意保暖,要注意天气的变化,及时增减衣服。

3、防哮喘:

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。因为清明时草木吐绿、百花竞放,空气中飘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,容易引发疾病。加之春大风沙、扬尘大气较多,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增加同样会使哮喘发作。



公众号:炎黄东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