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未病联盟

Preventive Alliance

<<返回列表黄帝内经》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

2019-09-26 01:45:47

《黄帝内经》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,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它十分强调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,以及早期预防的重要性。在疾病早期或发病时治疗,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,而如果发病了或者久病后再治疗,就会因疾病病情复杂、病邪羁绊缠绵,使治疗的难度加大。

《黄帝内经》深藏的“治未病”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,其一未病先防;其二既病防变。未病先防,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,积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,防止疾病发生,起到延年益寿的目的。既病防变,是指疾病已经发生时,则争取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,要做到早防早治。

对病人来说,当身体出现某些不适症状时就要及时就医,比如胃癌的常见确诊,在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到了胃癌的晚期,即使经治疗存活率也只有30%,如果及早诊断,经切除病灶后存活率大大提高,后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。

《黄帝内经》治未病思想影响深远,得到了后世医家倡导和发扬,对现代临床也起到重要指导警示作用。在《难经·七十七难》中指出:“经言上工治未病,中工治已病者,何谓也?然:所谓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则知肝当传之于脾,故当先实其脾气,无令得受肝之邪,故曰治未病焉。”也就是知道临床医生在发现病人出现肝脏疾病时,对脾胃脏腑需要辅助用药,防止疾病逐渐传变,影响脾胃功能。西晋·葛洪提出:“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,治未病之疾,医之于无事之前,无追于既逝之后。”也是告诫人们,需得在疾病初现端倪时及时遏制,以免到病入膏肓,甚至救治无力时追悔莫及。

这不仅仅对临床医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,对于非医疗工作者,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切不可马虎大意,以意念支撑坚持,否则小病托大,大病拖到无法换回的地步。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为了工作学习,忽视健康是常有的事,“治未病”思想,不得不说仍显示了先贤们的大智慧。